久久精品国产电影_国产亚洲免费观看_色噜噜偷拍精品综合在线_天堂中文网 - 亚洲天堂日韩av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  
在峽山李氏宗祠落成慶典上的發言稿
作者:李應悅  文章來源:  點擊數 2245  更新時間:2019/1/19 10:26:03  文章錄入:lgs

             在峽山李氏宗祠落成慶典上的發言稿

各位長輩、各位宗親、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壯觀宗祠聳立,族人振奮,笑看峽山后輩,大展雄風。在建祠領導小組精心策劃安排、全體族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座雄偉壯觀的峽山李氏宗祠圓滿的竣工了,這是峽山李氏族人夢寐以求的大事。這座雄偉壯觀的新祠聳立,標志著峽山李氏家族興旺,文才武將層出不窮,有祖德護佑,李氏家族代代出能人。

追憶往昔,風云亂渡,宗祠被毀,族人揪心。

笑看今朝,太平盛世,新祠聳立,耀族光宗。

展望未來,峽山更翠,英才繼起,更加恢弘。

宗祠是家族的象征,有了宗祠,宗親們榮歸故里,祭拜祖宗,有著一種歸宿感、親切感,是凝心聚力、振興家族的重要場所,當然新祠竣工慶典更應讓年輕一代了解峽山李氏的家族史,知道祖輩創家立業的艱辛,了解峽山李氏的來歷。元末明初,為避紅巾之亂,萬一公來到桐城后,就卜居桐城南鄉官埠橋后山的偏僻山村,披荊斬棘,創家立業,為峽山始遷之祖。后來萬一公的兒子義清公因洪武初年負稅瑤役難之,獨立維艱,與李、黃、韓朋戶與海公輩結為昆弟,依土著李姓李。故義清、海公合姓為李。他倆生前同居一室,死后同葬一山,情勝手足,共同歷經艱辛,勤奮耕耘,禮樂傳家,振興李氏家族,八世祖合族建祠,并修譜牒,輩分排行統一,順序延用,為保持血緣關系,一祠兩譜,記載各自子孫繁衍。

峽山李氏命名的由來。元朝末年,萬一公為避難從江西婺源來桐城就住在官橋峽埠保后山村莊大朱皮山腳下,與海公同屋,遺址自今隱隱可見,兩公仙游后,海公葬老屋遺址南邊,萬一公、義清公、鑾公,葬大路山腳下,這里東邊是大路山,西邊是大朱皮山,兩山對寺,一澗通流,上橫和尚之橋,下納峽溪之水,源源流長。左右奇峰起伏,并列對寺,兩家祖宗生前的居地,死后的墓地均在這峽山之中的風水寶地上。八世祖建祠修譜時,為紀念祖宗,就將我族定名為《峽山李氏》。同時又呼應了祖宗生前的住地:官橋鄉峽埠保后山村莊。后來峽山李氏繁衍很快,人丁興旺,在官埠橋占有一席之地,峽山又屬于官橋鄉管轄,故人們口頭的習慣上也稱官橋李。

過去老桐城一致公認:峽山李氏是名門望族,自雍正年代起,皇封御賜的爵位,歷朝皆有,近代的文人雅士,達官顯貴舉不勝舉,由于時間關系就不一一贅述了。我們作為這樣一個名門望族的后代,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必須要把重建宗祠這件名垂千古的事做好,這是歷史負于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現在我就把重建宗祠的經過,向各位作一一匯報。回首建祠啟動八年,建設者們歷盡艱辛,今天在這個慶典上,該對那些奮發努力,樂于奉獻的宗親們贊美幾聲。

首先要說的是建祠必須靠譜,沒有家譜,無法聯系宗親,無法凝聚族力,旺青長輩為尋家譜,費力費神,盡管文革亂世,仍有尊祖愛族的家人,千方百計偷偷保存,當發現黃華柏芝樹莊上有李氏家譜,他聞風而動立即邀我現前往查看,可惜的是還差一卷,譜有連貫性,缺一不可,幸喜海公支下友勝等人,尋找海公家譜時,發現江心州,有萬公譜牒,第二年正月十六,旺青父子開車前往,也是祖宗有靈,唯這二十五卷完整無缺,帶回后合成完整復印,至后來查譜尋根問祖的,絡繹不絕。有了家譜就動了建宗祠的念頭。

這建祠海公后裔功不可沒,2009年春,安慶旺園小區李有勝等人,提傘背包尋根問祖,拍下老祠堂的遺跡,考察新祠基的地形地貌及陰陽風水。我們在安慶與李武好見面時,他坦誠的說,我們這樣的家族,祠堂一定要做,資金問題共同想辦法,在他們的鼓勵下,我們才開始籌備建祠,201152日,由李賢兵、李富華、李友光三同志聯名發出邀請函,在李友光家召集了十八位宗親,由李友光私人設宴招待,開了預備會,這天成立了《峽山李氏建祠續譜籌備委員會》,推舉李富華為主任,李賢兵、李金力、李友全為副主任,擬定初步方案,定于同年六月十九日農歷五月十八日下午,在原官埠小學召開籌資大會,這天本是十八大潮,上午傾盆大雨,下午雨過天晴,朗朗晴空,族人都高興地說,這是李家祖宗有德,天助我也!這天李承平長輩從安慶趕來帶頭捐資兩萬元,接著族人紛紛捐款,李友松、李東這天就捐了十萬,特別是李友東的愛人張柏青,這天友東因事未到,開始不知道,后知道是捐款建祠堂飛快的跑回家拿了兩萬元,捐款場面動人。有了啟動資金,我們就著手征收祠堂地基,由于族人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十幾畝的祠堂地基用地。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灣的李家好媳婦羊龍寶,撫育一對兒女生活,她免費捐土地給祠堂作地基,祖宗有靈,她的一對兒女,大學畢業后都有高就。

大家鼎力支持,增強我們建祠的信心,但事與愿違,建祠不像行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行,全憑族人尊祖愛族的自覺行動,在建祠過程中遇到很多麻煩,富華同志村務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建祠,群龍無首,恰在這時,應開同志從上海趕回,主動要求承擔建祠重任,又由友松與友東接洽。

李友東不愧為李家的好后代,在毫無資金的情況下,承擔了建祠工程,丟下別的工程,于2013年元月2日舉行了建祠奠基儀式,爭分奪秒的積極施工,同年102日舉行了封頂典禮。可封頂后,一是很多問題得不到統一,分歧很大;二是資金虧困八十多萬元,毫無資金無法進行;三是應開住在上海,無法與族人特別是建祠人員溝通,以至使建祠停工達三年之久,流言蜚語紛紛訛傳,人心渙散,關心建祠的人是天天催問,作為當時籌建的人更是心急如焚,如果建祠半途而廢,無法面對祖宗,無臉去見族人,靠著這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鼓起勇氣,揚帆再起航,由賢兵書記、友松老總牽頭,于2015418日召開了有關人員會議,討論決定由原來做好祠堂再修譜的計劃改變為,從修譜登記入手,邊發動,邊宣傳,尋找宗親中的能人去共謀大業。這里特別要提到的是李友松在祠堂停建的三年里,他默默無私奉獻,四處聯絡宗親,一刻也沒有停步,賢兵書記更是給予助力。2018220日召開了宗親新春茶話會,會上宗親們慷慨解囊給予助力,使建祠工程能于同年629時在隆隆的鞭炮聲中,揚帆起航,順利進行。

新一屆的領導小組,行動規范,制度嚴謹,步調一致,使建祠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特別是李友好、李國生的加入,給建祠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推進力。

由于賢兵書記村務繁忙,李國生挑起了重擔,從門樓設計到施工全過程以及籌款,他是全身心地投入,他肯干又能干,大大的加快了建祠的進程,他和李友松的默默奉獻,族人是有目共睹的。在建祠過程中,安慶李應華經常驅車到工地鼓勵施工人員,冒著酷暑高溫送飲料到工地;遠在滁州學院任教授的姑娘應青,也匯款委托我買西瓜送工地給工人解渴;墻內外裝飾涂料由李漢無償捐贈。還有許許多多默默奉獻的宗親,一言難盡,祖宗在天之靈是看得清的,由于宗祠的規模大,用料質量檔次高,資金缺口大,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關鍵時刻,李武好、李縝老總積極支持,慷慨解囊,給后期工程奠定了經濟基礎。我們一定不負眾望,讓祠堂的整體建設給全體族人一個圓滿的答案,祠堂今天能預期竣工,得益于李友松持之以恒的韌性;李國生迎著困難上的沖勁,李友好、李賢兵善于協調的柔性。真正是,峽山溪水潤賢能,建祠顯出多精英,友松堅強有韌性,國生勇敢向前沖,友好賢兵善協調,土木工程靠友東,門窗石檻關鍵時,友義老總最操心。還有祠堂架電是應池,祠堂用水有李超,祠堂經濟管理,陽光操作,及時公布,賬目清楚,李紅中丟下自己的工地,頂著高溫,做好協調工作。承席、財寶長輩為了清場,頂寒冒雨堅持操作施工,建祠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互相協調,盡責盡心。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宗親在默默無聞地為宗祠建設做貢獻,由于時間關系,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而今祠堂雖已竣工,但這只是初戰告捷,后期工程量仍然很大,土地還需周邊宗親提供,萬公支下的續譜正在進行之中,還希望全體宗親大力支持,讓建祠續譜工作勝利完成,上昭祖德,下貽子孫,讓峽山李氏家族千秋萬代永遠昌盛。峽山李氏后裔李應悅受宗親會委托,拙筆于二0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不妥之處,敬請族人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2018.12.22